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新时代新法院
  发布时间:2023-03-14 16:43:01 打印 字号: | |

  新时代新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气候变化司法应对国际研讨会云合影。资料图片


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审判庭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环境司法改革,大力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质效;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进程;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环境资源司法解释9部、司法政策12部,发布指导性案例33件、典型案例20批234件。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全国设立2426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或审判组织,深入探索多元化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模式,构建京津冀、长江、黄河等区域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提升中国环境司法国际影响力,成功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主办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等国际研讨会。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镗工高级技师 傅国涛


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成立以来,专题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纠纷司法规则,起草司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发布服务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开展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等新型案件裁判规则研究;发布服务长江、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意见,服务流域区域系统化保护和一体化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60线驾驶员 马秀娟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多部环境资源案件的司法解释,其中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利于破解环境违法成本较低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功能,提高环境违法成本,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有利于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意识。




互联网法院

杭州互联网法院异步式审理模式。资料图片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集中管辖互联网特定类型案件。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之一,写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入选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成果。


北京互联网法院数字执行情况新闻通报会现场。曹益  摄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截至目前,该院在线立案申请率达到100%,在线庭审率99.9%,共审结案件16.6万件,审理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全球首例“人工智能”著作权案、“AI陪伴”软件侵害人格权案等一批标杆性案件,创造了互联网审判的“北京经验”。


广州互联网法院2022年4月28日上线全要素多元解纷系统。刘梦薇  摄


广州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9月28日成立,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互联网法院。该院不断推动前沿技术与司法深度融合,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连通“5G智审卡片”以短消息为入口,成立全国首个涉数据纠纷专业合议庭,打造出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技师学院教师 杨金龙


经过5年探索,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在线诉讼,让当事人“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整个诉讼。庭审突破了时空地域限制,意味着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即使相隔千里,只用通过“一根网线”即可视频参与庭审,让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方式更轻松、更便捷、更省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种养专业户 徐建贤


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改革的新事物,充分体现了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诉讼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广州互联网法院着力打造“六个一键”办理,使诉讼各环节在线完成,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司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智慧审理平台,为当事人带来极简化诉讼服务体验。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

2021年7月21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上线启动。孙若丰 摄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是新时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国际法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正高效司法服务和保障。2018年6月29日,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分别在深圳、西安正式揭牌办公。自国际商事法庭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法庭实质化运行。截至目前,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受理的各类国际商事案件,当事人涉及14个国家, 案件类型14种。首倡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来自22个国家的47名专家委员为中国涉外审判工作发展和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建言献策。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纠纷解决全流程的线上办理。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法治好声音。2022年国际商事法庭法官高晓力、孙祥壮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成为上述法庭自成立以来首次任命的中国籍法官。


2019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原告泰国华彬国际集团公司与被告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及第三人英特生物制药控股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敲响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的“第一槌”。资料图片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律师 阎建国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国际商事法庭,是我国法律和司法历史的重大里程碑。从国内角度而言,国际商事法庭是我国现行司法架构内一个具有国际元素的专门法庭,从国际层面而言,国际商事法庭的成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坚定维护法治和构建营商环境的决心。同时,国际商事法庭的成立也促进了我国司法机关与外国司法机关的交流和沟通。国际商事法庭设立了“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更是一项独特而创新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 黎明华


这几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依托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独特区位优势,首创了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同时还聘请港澳专业人士担任专家委员,公平公正、专业高效、透明便利地解决了许多国际商事纠纷。建议尽快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数据库及外国法查明中心,加强前沿技术在涉外商事审判领域的应用。




破产法庭

2019年1月14日,深圳破产法庭正式揭牌,成为全国第一家破产专门审判机构,以专业化审判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资料图片


2019年1月14日,深圳破产法庭正式揭牌,成为全国第一家破产专门审判机构。法庭成立以来,全力推动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深圳法院破产制度综合改革荣膺最高人民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首届“广东法院改革创新奖”特别奖。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个人破产示范性案件获评2021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


北京破产法庭出台多部规范。王  婧  摄 


北京破产法庭成立四年来,挽救企业55家,既为千亿级大型企业集团纾困重生提供司法支持,也关注和回应中小微企业的急难愁盼。截至目前,已出台12部审判规范指引,为破产审判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贡献“首都经验”。


上海破产法庭设立专门诉讼服务中心,集中受理破产及公司强制清算等申请。丁帅琴  摄


上海破产法庭成立四年来,11起案件获评全国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等;承担全国跨境破产试点任务,积极提供先行先试样本;率先在全市建立预重整机制,运用破产重整、和解挽救企业70家;全方位建章立制,打造专业化队伍,依托信息技术,不断促进办案质效,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能源技术与设备展部经理 陈 达 


上海破产法庭充分发挥设立破产专业审判机构的效应,破局化解破产立案难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为破产办理提效降成本。在着力挽救危困企业方面,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的保护和挽救功能,帮助企业摆脱债务危机、重获新生。未来,希望法庭在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新贡献,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和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杨凌安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汶霞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数据翔实,案例生动,特别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成立了专门的破产法庭,这是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健全破产审判各项机制,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多年来,破产法庭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路径,不断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效,健全法律适用规则,不断推进破产审判组织建设,为破产制度的完善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受中央政法委委托,中国科协、中国法学会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三年试点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最高人民法院同步开展自我评估。林 愈 摄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于2019年1月1日挂牌成立,负责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和垄断上诉案件,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开始试点运行。截至2022年底,法庭共受理案件13863件,审结11148件。


法庭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加大对种业、医药、芯片、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诉讼机制,圆满完成三年试点。努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法庭荣获“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党建创新成果“百优案例”、首批“四强”党支部等荣誉,并荣立集体三等功,4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


知识产权法院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座谈会,与院士共商知识产权司法智库体系建设。李阳  摄  


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全国知识产权法院中收案数量最多、专属管辖和集中管辖类型最全,建院至今,累计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约16万件,年均增长达20%。其中,技术类案件占比近两成,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技术调查官。胡祥生  摄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依法审理了多起全国首例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案件,先后有18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和诉讼服务处,把诉讼服务送到高新企业“家门口”。汤家丽  摄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开创形成了技术事实查明“广知模式”,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入选2020年国务院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并被写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



代表委员有话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顾卫英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司法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我很关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是一名昆曲演员,从事艺术行业,知识产权与我们密切相关。我建议从广、细、深三个方面加强普法力度。即扩大普法范围,开展定制化普法,使创作者深入了解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齐玉祥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正式建立,四年来,该庭通过公正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强化司法对创新的规范、激励和指引,建设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审判在激励和保护创新、保护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法治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油菜种植户 沈昌健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通过实现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为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我了解到,该庭先后审理了“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等一批标杆性案件,切实保护重要产业核心技术,这对于震慑知识产权侵权等不法行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有重要意义。



(由记者吴凡、莫小雪、冼小堤、王珊珊、吁青、王俏、赵岩、马欣、郭士辉、陈凤、盖峰,通讯员陈丽英、徐榕玲、吴静怡、张磊、张晓天、吴炯整理)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于洪区人民法院